日前,我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审计出来的问题,除涉密事项外都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整改情况将纳入各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
意见首先明确了审计整改责任制度,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责任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负总责。发现审计问题,被审计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报告。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整改,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机关承担具体审计任务的机构应当在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后,将审计查出的问题清单提交给审计机关承担整改工作管理的机构,并在3个月内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落实不到位、不彻底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
前些年,各地各部门的政务网站遍地开花,基层乡镇、县直部门家家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然而,政府网站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不少成了徒有其表的“僵尸网站”或“半僵尸网站”,问题百出,服务质量很低,反而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从上至下费了好大的力气规范政府网站,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调查督导,关停、整合了一大批政府网站,才逐渐收到成效。而今,各地各部门又争先恐后地开发政务APP和公众号,虽然顺应了信息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时代潮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为民众带来方便,但联想起“僵尸网站”的教训,必须提醒各地各部门一句——决不能再让政务APP、公众号重蹈“僵尸网站”的覆辙了。
同时,要加大公开力度,除涉密事项外,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依法依规在相关门户网站等载体公开。审计机关要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被审计单位要按规定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有关监督和主管部门要按相关规定将追责问责情况向社会公告。各地要将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健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被审计单位消应对、敷衍拖延审计整改,没有正当理由不按期整改,整改中弄虚作假,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才整顿‘僵尸网站’,又来了APP、公众号。”近两年政务类APP、微信公众号兴起,各地区、各部门竞相推出自己的APP、公众号,有的县官方APP、公众号就有好多个。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进政务本是好事,可一哄而上,钱没少花,效果不。有的地方还通过行政命令,层层分解任务强行推广,好事反成负担。
实际上,现在不少部门的政务APP、公众号已经有了“僵尸网站”的影子。有些政务APP、公众号的功能有限、实际价值有限,缺乏吸引力,关注度低,大多数时候“自娱自乐”,沦为门面摆设。而这摆设并不“便宜”,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政府部门建APP,大都是外包给一些公司,价格少说也要数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甚至更多,维护、升级也需费用。开设公众号虽然不要钱,但内容维护等需专职力量参与。很多政务APP、公众号的功能、覆盖范围以及信息内容重叠交叉,强制要求本系统、本区域公职人员或管理服务对象安装、关注,甚至下达推广任务,以致很多人违心地安装或关注了多个类似的APP、公众号。一窝蜂赶时髦地开发政务APP、公众号,刮起了一股新的形式主义之风,暴露出政务决策的简单盲目。
政府有必要将规范政务APP、公众号纳入治理政府网站的统一范畴,明确开发主体、条件、程序,明确某一地区、系统、行业的开发功能限制和数量限制,明确管理者的权利义务,从而确保政务APP、公众号简约、务实、高效,进入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